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作為施工企業,即使我們工程干得再好,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將功虧一簣,化為泡影。安全生產攸關企業生死存亡,雖然我們在多種場合反反復復強調,但是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卻遲遲難以打通,甚至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所涉及的因素眾多,既要抓好黨建、生產、技術、設備、獎罰、分包等工作安全效能發揮,還需各個部門、各環節的協同發力,才能將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打通“黨建—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針對安全生產的短板、弱項、薄弱環節和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充分強化黨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核心作用。
一是將安全管理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專題研究部署安全生產的重大事項,結合黨史學習、理論中心組學習,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做到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安全使命,始終謹記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安全生產,并將理論在施工一線轉換為工作實踐,解決各類突出問題,打通安全管理的難點、痛點和堵點。
二是基層黨支部要將黨建工作與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把安全職責與黨建工作緊密聯系,把安全執行力作為黨建工作的落腳點之一,全體黨員要提高自身站位,主動擔當,認領安全職責,簽訂紅色“安全責任狀”,將“黨員身邊零隱患、零違章、零事故”與爭創“黨員先鋒崗”活動進行結合,劃定“黨員先鋒崗”責任工區,組織黨員深入項目一線,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參與安全檢查和隱患治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打通“黨建+安全”的工作壁壘。
三是要大力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培育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企業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要積極借助強有力的黨建宣傳網絡,將安全文化打造為企業的一塊優秀品牌,把“安全第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安全常識等軟知識傳遞給全體員工,確保入腦入心,形成潛意識的習慣行為。
打通“生產—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生產始終是項目所有措施執行的關鍵環節,也是項目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的關鍵樞紐,更是成敗的重要一環。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專業技術人員力量無法完全匹配業務擴張,假如盲目地搶工期、趕進度,那帶來的安全風險將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腸梗阻”。我們必須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完善施工流程,優化施工工藝,匹配合理資源,從根本上解決好制約生產與安全的不平衡狀態。
一是優化施工計劃,做到科學合理。施工計劃必須與安全措施同謀劃、同部署、同安排,絕不能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尤其是工序轉換、關鍵節點、重要時期,要編制詳細的工作任務實施細則,補充完善配套安全措施。
二是完善資源配置,確保匹配合理。我們必須統籌考慮制約正常施工的管理力量、勞動力、材料、機械、安全設施等,只有所有因素、環節控制到位,資源匹配合理,才能確保安全生產平穩可控,正所謂“抓生產就是抓安全生產”。同時,我們必須合理安排管理和作業人員的工作時間,做到上下班步調一致,杜絕無人監管、擅自施工的違章行為。
三是做好關鍵工序作業安全條件確認和工序轉換驗收檢查工作。作業前,工程、技術、安全、設備等相關人員必須參與安全條件驗收,逐項驗收、逐條銷號,確認好各類安全措施是否落實到位,要堅決做到“條件不具備一律不開工、設備不達標一律不進廠、現場不安全一律不作業、管理不到位一律不放過”。工程質量的好壞與安全生產也是密不可分的,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許多事故的發生都是質量缺陷、質量問題造成的,例如江西豐城發電廠“11·24”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就是典型的因為混凝土強度不足違規拆除模板導致的一起教訓慘痛的特別重大事故,我們必須抓好質量驗收、工序檢驗,使每一道工序都處于受控狀態。
四是決不能盲目的壓縮工期。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理性看待工期壓縮所帶在的潛在安全風險,科學規劃施工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人員,絕不能盲目的搶工期、趕進度,忽視安全措施,否則這必然會給企業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打通“技術—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專項施工方案是確保施工安全的基礎,施工工藝和安全技術措施是保障生產安全的靈魂,方案執行到位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關鍵。2020年7月,交通運輸部公示了第一批《公路水運工程淘汰危及生產安全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目錄》,明確指出嚴禁采用危及安全施工的工藝、設備和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用科學、先進、安全、經濟合理的工藝方案。
一是方案必須具備完整性、可操作性、可執行性。方案編制必須與項目實際和分包隊伍能力相匹配,方案不能空談施工工藝,對安全技術措施避而不談或一味照抄照搬,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大上”,再先進的方案落不到現場都是空話,我們必須確保方案能真正在現場實施。因此,方案措施的制定必須科學合理、貼合實際、清晰簡潔、直觀易懂、便于執行。
二是做實技術安全交底,筑牢技術安全防線。交底內容必須聯系工點實際,圍繞風險識別、安全控制措施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組織開展,三級交底的內容必須要經過項目總工審核、安全總監提出合理化建議后方可定稿實施,交底必須與工點作業環境緊密結合,堅決不允許“半頁紙”“空話套話”等無實際內容的形式化安全交底。新業態、新領域的項目要與傳統項目區別對待,必須進行“提級管理”,項目總工親自組織開展三級技術安全交底。另外,為了便于一線作業人員更加清晰的掌握方案,我們可以采用“三維建模+可視化”的交底手段。
三是狠抓方案執行落實。不少施工隊伍在方案執行、落實過程中存在“重工藝設備、輕安全措施”的現象。項目工程技術和專職安監人員必須要了解方案,制定“方案執行檢查清單”,組織開展檢查工作,逐項措施對照檢查,嚴禁擅自更改施工方案。
打通“設備—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國內因大型設備和特種設備違章、違規作業導致的事故多發頻發,是安全事故發生的重災區。特種設備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額,尤其是在企業“輕資產化”轉型后,大量的外租、外協設備進入成為我們管理的重點、難點,我們必須將外租、外協設備納入企業“一體化”管理,絕不能“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各類設備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是嚴把設備“進場關”,嚴禁老舊、淘汰、帶病設備入場。項目要與分包隊伍提前溝通,明晰設備安全管理需求清單,簽訂進場設備安全合格承諾書。必要時,可安排設備管理人員要提前到分包隊伍設備存放點或使用點進行“預查看、預驗收”工作,清楚掌握設備整機安全狀況,防止出現違規設備進場后退場難的現象,從源頭杜絕違規設備入場。
二是嚴把設備管理“操作關”,設備管理、操作、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定人、定機、定崗位,積極采用特種設備人臉識別系統,嚴禁擅自將操作手柄、控制臺移交未持證的非專業人員。
三是嚴把設備管理“智能關”。升降機、塔吊、架橋機等大型設備必須安裝安全監控設備,對違規違章行為進行限位保護,對不安全行為進行統計分析,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保障設備運行安全。
四是嚴把設備管理“退場關”。設備使用結束后,要及時結算清退,及時簽訂退場協議或設備退場確認單,不能單純的發出設備退場通知單,必須確保設備及時離開施工一線,防止出現退場設備管理脫節或空擋。
打通“獎罰—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重獎重罰是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事故問責時,要杜絕“情有可原”“下不為例”“法不責眾”的現象。我認為,抓好安全工作就必須做到“不講情面、不留余地”,針對安全生產的違法違紀行為必須露頭就打,頂格處理,嚴抓重罰,從嚴、從實、從快處理,真正觸及責任者的疼處、痛處,提高違法成本,加大處罰力度,這才能使管理人員產生敬畏心理,自覺履職盡責。
一是大力彰顯正向激勵作用,樹立典型、先進、樣板,我們必須要通過大額度獎勵來鼓勵鉆研,創新安全措施,不斷補充完善運行體系,形成良性循環。
二是執紀問責必須精準,抓企業的“關鍵少數”固然沒錯,但我們必須查清事故原因,嚴格對照崗位責任清單找準責任主體,對履職不到位的個人和單位,必須按照“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的進行從嚴、從重處理。
打通“分包—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建筑施工的特點決定了工作管理的粗放性,疊加農民工素質層次不齊的因素,導致分包隊伍管理難度大。完全可以說,分包隊伍管理是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和核心。抓好分包隊伍管理就可以抓好安全生產,抓分包管理就要從抓隊伍體系建設、負責人安全意識、班組安全、產業工人培養等方面入手。
一是安全體系延伸至分包隊伍,真正將隊伍安全責任壓實。優化完善《勞務合同范本》,進一步量化隊伍安全職責,形成安全發展的命運“共同體”,促使隊伍由“被動式”管理向“主動式”抓安全轉變。
二是強化實名制管理,做實全員安全管理工作。我們要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強工作實效,抓好全員實名制管理。我認為,農民工進場必須要遵循如下流程:合約部明確勞動力配置需求——工程部第一手掌握進場人員信息并移交辦公室——核查勞動合同并安排健康體檢后,合理安排駐地后移交安全管理部——組織開展崗前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合格后移交工程技術部——組織開展三級安全技術交底返回現場——進入施工現場正式施工——每日開展班前班后教育——相關部門開展經常性教育、交底、風險告知工作——合約部定期開展關鍵人員履約檢查,形成閉環管理。
三是強化班組建設,積極培育產業工人。管理人員必須懂得換位思考,抱著服務的態度,自覺地站在產業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給予他們充分尊重,深入駐地一線,合理安排,避免返工,主動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安全問題,我們絕不能因為隊伍沒有完全聽從我們的管理而抱怨,更不能因為他們不聽從管理就聽之任之,我們要不厭其煩,堅持原則,堅守底線,多想辦法,多處舉措獲得產業工人的認可和支持。我們可以把安全積分與爭創“平安班組”活動進行深度融合,通過積分活動調動班組積極消除隱患、保障安全的主觀能動性。
四是豐富班組活動,增強產業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項目必須高度重視班組文化建設,通過建設幸福小鎮,完善配套休閑設施,增強職工幸福感和歸屬感,培養其“主人翁”的意識。同時,要配套設置產業工人夜校,不宜填塞式的灌輸安全知識,要重點從素質教育、安全知識、責任意識等方面開設課堂,設置安全類趣味游戲,不斷提升主動學習的熱情。
安全工作涉及企業全經營周期管理的方方面面,與我們每一位員工都息息相關。然而,再好的方針政策都要有人去落實,否則就如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能夠切實提高認識,明晰本職工作安全生產職責,用心去執行落實、履職盡責,企業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便自然而然通暢無阻了。
供稿| 萌興公司 高培超
編輯| 侯利 劉養科 審核| 曹小榮